林家花園


2013/06/19 Pm-15:20 實在有夠熱。
第一次搭乘捷運到板橋,也是第一次走進咫尺天涯超過半世紀的林家花園。


由於是第一次來,事先完全沒概念也沒預料到她的範圍還蠻廣的,比我較常去的林安泰古厝彷彿還要更大上一些,加上裡頭星羅棋佈著的各種精緻而古色古香的林園造景;這款我以前比較難得有機會接觸的題材,讓我雙眼立刻為之一亮,從進門開始,相機快門就一直喀嚓喀嚓的亂按一通,幾乎沒停過,直到因為還有事必須離開,只逗留一個多小時。



一直以來總是這樣。
總是每次到了一個之前未曾去拍過照的地方拍完照;回來看過了照片後才會突然發現:原來什麼樣的構圖,什麼樣的畫面效果應該才會比較順眼,什麼樣的光線,什麼樣的角度看起來才會讓自己覺得比較爽然後就開始暗自盤算著:也許什麼時候再去那裡一次。
也許..應該是月底或月初吧!這次至少也要混個半天,目標鎖定細部特寫與散景




既然決定還要再企,雞毛如我,做些起碼的功課也算是一款無可救藥的不由自主了。以下是有關林家花園,我從網路上讀到的一篇感覺很不錯的文章部份,它其實是一篇學生的研究報告,我覺得寫得不比官網寫的差,雖然難免還是會有點長。
總之推薦給你,應該會比你花同樣的時間企聽新聞要營養許多。




  都市中的桃花源 - 板橋林家花園

清乾隆43年時,林應寅(他是林家最早來台灣的先祖)從中國福建漳州龍溪來台灣的淡水廳新莊(今台北新莊),從事教職。並於乾隆50年時返回福建龍溪。次子林平侯於16歲時(乾隆47)來台尋訪父親,並在米商「鄭谷之家」工作。因林平侯有豐富的經商智慧,鄭谷慷慨借予資金幫助他創業,當年臺北淡水河航運暢行,稻米運銷為貿易大宗,林平侯以運米為業,又逢林爽文事變,稻米價格高漲,林平侯因此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利潤。

後來林平侯與林紹賢共同經辦臺灣鹽務,累積了不少財富。當時林平侯已經40,於是衣錦還鄉,返回中國捐官,擔任廣西柳州知府共7年。後來林平侯想退休休息,於是在嘉慶21(西元1816)辭掉官職返台定居。但是當時臺北淡水有嚴重的漳州,泉州人械鬥的事件,為了避免引來災禍,林平侯在嘉慶23年時,遷居至大嵙崁(今桃園大溪)的三層(今福安里)定居,並興建巨宅,築大嵙崁堡防禦亂民,開墾田地,築灌溉水圳,田租收入大增。此後林平侯多次協助官府平定民亂,並籲請朝廷興建淡水城。道光27(西元1847),林家為了收佃租方便,在枋橋(即今板橋)建弼益館,此為林家在板橋地區構屋的開始。

林平侯生有五子,依次為林國棟,林國仁,林國華,林國英,林國芳,分別管理林家的五個家號:飲記,水記,本記,思記,源記,意為「飲水本思源」,並以「本源」為總家號。林家五子中以林國華與林國芳兩人最為賢能,承繼家風,勇於開拓本業。此時漳州,泉州人的械鬥事件仍未平息,同樣為了避免災禍,兄弟二人在枋橋漳州籍居民的邀請之下,林家於咸豐元年(西元1851)於枋橋弼益館旁興建三落大厝,並於咸豐3年落成後舉家遷入,咸豐5年開始籌建枋橋城以抵禦泉州人騷擾。不久後,林家開始在大厝後興建園林庭園,並且聘請文人呂西村,謝琯樵等名士擔任西席(即家庭教師),為北臺灣帶來不少文化氣息。林家第三代的林維源,林維讓承繼了前兩代的開展,在短短三代之內成為臺灣的鉅富,林維源並在清法戰爭後,大力協助臺灣巡撫劉銘傳進行番界的拓殖,地方實業的推廣與撫墾制度的推行。

民國38,國民政府遷台,人口大增,缺乏人民棲身之處,林家慷慨的將花園部分借出,供來台同胞暫住,然而經過二十多年後,漸漸被佔用摧毀,雜居人口約有百多戶。民國61,林家將花園部分捐出,並由台北縣政府和花園內的住戶協調。民國65年獲得協議,決定拆遷其中125,且由林家第四代子孫林柏壽捐款一千三百多萬元,供作拆遷補償費。

民國65年至71年時,被人潛入竊取建物及拍戲,烤蕃薯...,加上颳風下雨無情的侵襲,導致花園破落不堪。民國711031日終於在相關單位努力之下開工修建,民國7512月完工,耗資一億五千多萬元,並於民國76年元旦正式開放,供民眾參觀。

民國74819經內政部核定為園林類二級古蹟,並有「園林之勝冠台北」的稱號。

  作者 : 陳怡璇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那天上山聽漢民說是羊大還是住土城的李大,剛好在那裡當志工(偶爾或經常?),也許下次要企可以先和他們聯絡一下,好久不見了!在那來個相見歡,氣氛應該會很古人。
還有最近頻繁連袂微服出巡探求民瘼的三弟和弟妹,這款題材他們應該也會有興趣,不知到時他們會不會有時間?邀人一起企拍照,對我來說可是破天荒的空前未有哪。



  古箏 : 霓裳羽衣曲